要更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
2月21日,2025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在黑龙江亚布力举行。本届年会的主题是「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高品质发展」。
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陈四清在开幕演讲时表示,近期DeepSeek引爆了新一波人工智慧浪潮,感到振奋的同时,他认为需要关注背后的投融资问题。

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陈四清出席并演讲。
陈四清呼吁,要更重视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需求。「事实上,除了人工智慧领域,大多数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并不乐观。」
陈四清表示,透过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,应该是要找到风险收益相符的发展模式。这种模式的建构需要政府端、企业端、银行端共同发展。
对此,他提出几个建议:
第一,透过数位科技更好地解决资讯不对称问题。传统上认为,解决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资讯不对称,需要更依赖资本市场。但德国、日本的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,却能透过「管家银行」、「转贷」等模式为中小型科创企业提供较好支持。总结其中规律,重要的一点在于推动商业银行由单一「资金流」向全方位「资讯网」升级,将金融服务内嵌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发挥各类主体「资讯支点」的价值,建立充分的资讯网络,促进资金流、资讯流高效融通,缓解资讯不对称问题。我国银行业资产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超过90%,可以透过数位科技赋能,促进政府部门、政策性银行、商业银行、担保机构等实现更好协同,畅通从资讯到信任、再到信用的传导链条,更好服务中小企业。其中,如何创造更公平良好的信用环境,如何实现政府公共资料与银行信贷模式之间的有效结合,如何推动政银共建AI 治理框架、平衡科技发展与社会利益,是有待解决的议题。
第二,推动大型金融机构转型为平台化服务商。中小企业数量多、分散、信贷需求额度相对较小,大型金融机构依赖传统的信贷管理模式进行服务,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、财力,经济性不高。未来,需要以平台化、数位化、精细化为方向,形成集约化、大量化、智慧化的营运管理体系,优化生产要素组合,降低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。例如,加强资料的全口径采集、全链条核验和全周期估值,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记录、可储存、可追踪的资讯流,在更精准评估风险的同时,为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更强的金融解决方案。再如,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住房、交通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场景,透过分析企业在场景中的表现,敏锐感知其金融需求,精准提供金融服务。总之,依托数位科技与数据优势、资讯优势,大型金融机构有条件把自己打造成为平台化服务商,为中小企业提供覆盖更广、成本更低、便利性更高的金融服务。
第三,着力建构中小企业良好融资生态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,除了技术上的赋能、银行端的发力,关键还在于形成良好融资生态。在金融内部,需要增强银行与非银机构之间的连动,统筹发挥好股、债、贷、保等金融功能,针对不同行业类型、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特点,量身定制金融产品,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。在社会层面,可以搭建更多线上线下对接平台,促进银企面对面交流、点对点互选,更有针对性地打通投融资断点堵点。例如,大型银行可以连结政府、企业、产业协会等各方资源,以资金为杠杆,引导供应链「链主」企业,透过订单牵引、技术扩散、资源共享等方式,减少链上企业的资金占用,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。同时,也要做好中小企业的跨国金融服务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,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积极融入全球市场,甚至在创立之初就具备了国际化基因。但目前的跨国金融服务体系更多是针对大型跨国企业设计的,还不能很好适应中小企业的需求。下一步,可以推动银行、保险等金融机构,加强与平台企业合作,根据中小企业特点,设计出灵活度更高、针对性更强的跨境金融产品,帮助中小企业稳健应对汇率、贸易等风险,更好参与全球竞争。
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高品质融资服务,关系民营经济高品质发展,关系我国经济高品质发展。在政府、企业、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,透过科技和数据的赋能、服务模式的创新、融资生态的构建,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一定会不断改善,民营经济发展一定会更有保障,中国企业高品质发展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!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